針對劈開磚外墻滲水現象, 從一般的設計、施工因素和劈開磚特殊的材料特性、施工工藝等方面對外墻滲水的原因進行了分析, 并提出了對應的預防措施和修補方法, 對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。劈開磚, 又名劈離磚、雙合磚, 是陶瓷墻地磚的一種。劈開磚作為外墻飾面磚, 以其強烈的質感、典雅的外觀可以極大提高房屋建筑的外觀檔次, 在當前建筑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。但是采用劈開磚外墻裝飾的建筑在投入使用后, 更容易受到墻面滲水問題的困擾, 而且與采取涂料飾面等傳統外墻做法的建筑相比, 滲水問題顯得更加突出。室內墻體裝飾涂料大面積潮濕發霉、起皮脫落。主要表現為下雨時內墻面潮濕感不明顯, 雨后一周~兩周內潮濕感加重, 甚至出現明顯水印, 滲漏范圍廣、面積大, 呈隨機分布。
劈開磚外墻滲水現象一般原因:
1) 設計因素。設計外墻裝飾線條較多, 且多為凹縫, 導致下雨時雨水在外墻滯留時間長, 加大了雨水透過外墻向內滲漏的幾率;設計過程中對細部設計不夠重視, 如窗臺坡度、滴水線、穿墻管等施工中容易被忽視的區域只是一筆帶過, 或是根本沒有設計, 使得工程人員無從下手, 出現窗臺坡度不合規范、忘設滴水線等低級錯誤, 造成下雨時雨水順墻從頂流到底, 增加了雨水與墻體接觸面積, 提高滲漏隱患。
2) 施工因素。施工時外墻砌體灰縫不飽滿, 存在空頭縫;外墻面粉刷時, 基底不清理干凈, 墻體上原有的孔洞如腳手架洞、水電安裝洞等沒有封堵密實;框架結構梁底砌體嵌填處理不到位等都會為滲水提供途徑。外墻找平層砂漿質量不被重視, 采用含泥量較大的砂、攪拌時用水過多或外加劑摻量不正確, 使得砂漿的孔隙率被人為增大, 一旦發生滲漏, 找平砂漿層不僅起不到阻隔作用, 反而會成為雨水向內滲透的橋梁。通過窗戶滲水也是常見的滲水方式之一。主要體現為在窗安裝時沒有仔細進行防水密封處理, 預留窗洞大小與窗尺寸偏差過大, 安裝時沒有使用足量的砂漿進行填補, 造成窗洞與窗體的接口不嚴密, 也加劇了外墻滲漏現象的發生